文/舒國治
台灣每日倚賴便當一飽的人口,何止百萬?
便當分量恰好,一飯數菜,每色只嚐少許,既豐富又量不過多,於工商社會最稱便利亦最健康。
便當菜有考究:
一、不宜溼。
像絲瓜好吃又清爽,然不適宜做便當菜,太溼。
一、不宜溼。
像絲瓜好吃又清爽,然不適宜做便當菜,太溼。
二、不宜脆炸。
裹了粉去炸的東西,如排骨,捂在便當的溼氣中,便不宜了。
故排骨油煎後,擱醬油再略燒,這種做法便是適合便當。昔日鐵路便當即是。
裹了粉去炸的東西,如排骨,捂在便當的溼氣中,便不宜了。
故排骨油煎後,擱醬油再略燒,這種做法便是適合便當。昔日鐵路便當即是。
三、適合塊狀物,以其有嚼頭。
故滷蛋甚好,番茄炒蛋則稍不及。滷蛋半個更是絕創,乃僅得小口小口品嚐,益顯其珍。
豆乾亦甚好,須滷得正好,不可過鹹過爛,且一塊便夠(「滷蛋半個,豆乾一片」,宜為便當店對聯)。
故滷蛋甚好,番茄炒蛋則稍不及。滷蛋半個更是絕創,乃僅得小口小口品嚐,益顯其珍。
豆乾亦甚好,須滷得正好,不可過鹹過爛,且一塊便夠(「滷蛋半個,豆乾一片」,宜為便當店對聯)。
四、適合醃醬物及重色燒製物。
吃排骨,總想嚼些酸菜,這便是醃醬物。
而紅燒蘿蔔或江浙烤菜(尤其是芥菜梗子)便是重色燒製物。
吃排骨,總想嚼些酸菜,這便是醃醬物。
而紅燒蘿蔔或江浙烤菜(尤其是芥菜梗子)便是重色燒製物。
五、宜冷吃。
這便是便當的神韻。中國人好熱食,實則冷飯頗好吃,而冷便當亦是佳物。
米飯,何其有意思食物,而便當,是米飯極緊要的一個版本。
這便是便當的神韻。中國人好熱食,實則冷飯頗好吃,而冷便當亦是佳物。
米飯,何其有意思食物,而便當,是米飯極緊要的一個版本。
只賣一味主菜如排骨的便當,其實足矣。
然周一至周五的三四樣配菜,宜於巧思調配,
辣椒鑲肉當也可有。
滷過的黑木耳三兩朵其非甚美?
豆芽、海帶所構成的「三絲」洵是清爽脆口。
然周一至周五的三四樣配菜,宜於巧思調配,
辣椒鑲肉當也可有。
滷過的黑木耳三兩朵其非甚美?
豆芽、海帶所構成的「三絲」洵是清爽脆口。
有一朋友生意失敗了,他的太太做得一手好菜,我說何不中午做它幾十個便當,雖是小技,但亦最見你的品味、最見你的功力,我呢又很閒,可以幫你提著去公園賣(如台大近處的溫州公園),搞不好兩三天後便聲名遠播。
好的便當,要令人即使坐火車去中南部玩,也必須先去你那兒買上一個,才願登車,以便待會兒在迢迢苦寂長途車上慢慢享受。
這種便當台北若有,我自己就會這麼做。
朋友間閒聊不時會說什麼「台北吃不到好便當」啦、什麼「巷口那家『池上便當』不錯是不錯,但小菜還是太單調」啦………,等等之類,
我在想,若是某位媽媽心血來潮,今天一大早在家做了十倍的飯菜,十一點時將它裝成一、二十個便當,也如我剛才所說,拎到公園去賣,不是要圖發財,只是有興致,只是露一手,讓外人嚐嚐佳味,試想這會多有意思!
我在想,若是某位媽媽心血來潮,今天一大早在家做了十倍的飯菜,十一點時將它裝成一、二十個便當,也如我剛才所說,拎到公園去賣,不是要圖發財,只是有興致,只是露一手,讓外人嚐嚐佳味,試想這會多有意思!
倘每天中午,台北頗有七八個像「美食公園」的場所,總有好幾撮業餘烹製者在售賣個人自製小數量(如一、二十個)的便當,那會是多好的吃趣!而有些便當不必太過拘於一主菜、三小菜的格式;
例如我小時吃的滿盒的菜飯,上覆六、七只油爆蝦,這種速簡卻深有家庭溫馨的「另類便當」,有可能往往更受出門在外吃頭路的人之喜愛也說不一定。
倘北方人把麵食做在便當裡,有何不可?譬似寬的家常麵,拌了炸醬;
或是乾的麵疙瘩;甚至更簡單的,水餃。
乃這些都是當天早上做的,一來應可約略保持不軟爛,二來口味是硬碰硬的,倘客人不喜歡,你拎回去只能倒掉。故沒有兩三下手藝,又沒有炫耀身手的榮譽心,大可不必營此。
而好吃的台北人,每天十一點半左右,在這七、八個公園張望,找尋他最想吃的便當,那又是多大的福氣啊!
(高鐵素食便當)
(高雄素食便當)
(車勤部素食)
(台北餐廳素食)
(觀自在素食便當)
(原味便當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